从大量的造纸废纸类污水处理工程实践表明,我们所采用的集回收、回用和污水处理于一体的综合处理工艺和技术是可行的,有效的,达到了预期目的。
①对中、小型的老企业,由于吨纸产品排水量大,约150~200m3,原水SS和COD浓度较低,当采用斜网过滤-气浮或沉淀方法进行处理时,可去除大部分SS,去除率可达75~95%。在去除SS的同时,非溶性COD亦被除去,COD去除率为60~85%。由于此类污水的COD值不高,一般为400~700mg/l,而非溶性COD又占较大比重。所以,一般地,处理水水质为pH7~8,COD150mg/l以下,SS70mg/l以下,接近或达到排放标准,部分水可以生产回用。
②对新建的大型企业,由于吨纸产品排水量小,约20~60m3,污水SS和COD浓度较高。虽然经沉淀法处理后,SS去除率为70~80%,COD去除率为70%左右,但是因为原污水浓度较高,经处理的出水水质仍然不能达标,必须要进行后续生物处理,以去除可溶性COD所组成的有机污染物。经生化处理后,一般地,处理水水质为pH7~8,COD100mg/l以下,BOD20mg/l左右,SS20~50mg/l左右,达到排放标准,并且可部分回用于生产。
(2)处理可采用气浮或混凝沉淀方法。浅层气浮是所有溶解空气中的一项突破。它的水深只有400mm,水的停留时间不超过3分钟,应用浅池理论和“零速度”的概念,使之达到处理。它的表面负荷大约10m3/m2.h,处理能力大,占地面积小,安装拆卸方便。处理效果好。一般情况下SS去除率为90%左右,处理水SS为100mg/l以下,出水可部分回用于打浆等生产用水。混凝沉淀法是一种成熟,稳定和通用的处理方法。同气浮法比较,电耗比较低,操作较简单。但是,在相同条件下处理效果不如气浮法。若为了达到相同的处理效果,势必适当增加投药量。两种处理方法的选用可结合企业情况因地制宜,因厂制宜地选择。但是,当处理后的出水要回用于生产时,由于浅层气浮对SS和COD的处理效果较好,因此更是逊色。
(3)二级处理采用生化处理方法,我们采用的是国外的A/O(兼氧-好氧)处理法。这种A/O处理法有别于国内于90年代初一些专家和研究者提出的“兼氧-好氧生物处理法”。后者主要是针对高浓度或好氧生物难降解污水的处理。通过兼氧段的兼氧微生物作用,使污水中复杂的、大分子有机物水解酸化,而成为易于被好氧微生物摄取的简单的、小分子的有机物。为了在兼氧段达到水解酸化目的,在A段水力停留时间一般为4~6h。而我们在工程中所采用的A/O处理技术,A段的主要作用是对菌种的筛选与优化,在A段微生物只是对有机物进行吸收和吸附,而对有机物的分解主要是在O段完成的。因此,A段停留时间短,约1.0h以下。由于大部分有机物在兼氧槽中被脱磷菌所收咐,因此,在氧化槽(0池)中的丝状菌生长受到抑制,可形成沉淀性能良好的污泥,避免污泥膨胀。
(4)根据造纸(废纸类)生产的特点,某些生产工序对生产用水水质要求主要是SS,例如:碎浆、打浆用水要求SS≤100mg/l,造纸冲网用水要求SS≤30mg/l,而对COD的要求可在200mg/l以下。因此,一般情况下,经过物化处理的污水部分用于打浆,生化处理后出水部分回用于冲网生产,是可行的。这可节约我国有限的水资源,为企业开辟了第二水源,在经济上又可减少取水费用,有利于降低成本。
(5)造纸(废纸类)污水的SS含量高,特别在初期运行中,由于工艺、设备等方面原因,SS值往往大大高于设计值,因此对污泥的脱水和出路问题一定要慎重对待。在实践中由于污泥问题而影响处理效果和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行的不乏一例。在污泥处置问题上主要注意三个环节:一是初沉池前的预处理;二是初沉污泥的及时排除;三是,污泥脱水设备的效率与能力。